是—做—有

2011041510:00
大部分人認為,如果他們「有」某種東西(更多的時間、更多的錢、更多的愛等等),他們最後就可以「做」某些事(寫ㄧ本書、培養某項嗜好、去渡假、買棟房子、交個朋友),而這又會讓他們「是」如何如何(是快樂的、和平的或滿足的,或在戀愛等等)。

事實上,他們是在把「是-->做-->有」的範型顛倒了。宇宙中的實況(跟你們所想的相反)是,「有」並不能產生「是」,「是」卻產生「有」。

首先你要「是」稱之為「快樂」(或「知」或「智慧」或「慈悲」等等)的人,然後從這「是」的境地去「做」一些事情-------不久,你就會發現你所做的會轉回來帶給你ㄧ直想要「有」的東西。

啟動這種創造過程(沒錯,這正是.....創造過程)的方式,是先看清你所要「有」的是什麼,問你自己如果你「有」那個東西,你會「是」什麼樣子,然後直接去「是」那個樣子。

以這種方式,你就把那習常的範型倒轉過來,事實上是更正成「是-->做-->有」的範型,跟宇宙的創造力共同運作,而不是反其道
而行。

讓我們假設有這麼一個人:他認為,如果他再有更多一點時間,更多一點錢,或更多一點愛,他就會真的快樂。

他沒有搞清楚他目前的「不很快樂」跟他沒時間、沒錢或沒愛之間的關係。

正是。反過來說,那個「是」很快樂的人,似乎有時間去做所有真正重要的事,有必需用的錢,有夠用終生的愛。

他發現他有使他「快樂」所需的一切事物......只因他先從「快樂」開始!